广汽本田中方“一把手”更替背后:销量连跌四年、单一电动化车型月销不足500辆,中日合资协议只剩3年窗口期

广汽本田中方换帅,高洪祥接棒李进。2021年以来销量持续下滑,2025 年上半年销量同比降 25.63%,新能源车型表现惨淡,合资双方战略分歧加剧转型困境。

广汽本田中方换帅

8月,广汽本田“中方一把手”迎来换帅,技术背景深厚的高洪祥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李进将调回集团任用。

据接近广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高洪祥一直深耕于零部件领域。在接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前,曾任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及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从履历来看,其职业经历集中在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领域,这与广汽本田当前亟需突破的电动化技术瓶颈形成呼应。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本田的合作期限为30年,根据合资协议,双方合作期限至2028年5月13日,此时换帅也被视为广汽集团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最后一搏”。

销量持续下滑

资料显示,广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50∶40∶1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企业。

作为广汽集团旗下仅剩的两大合资品牌之一,广汽本田曾有着辉煌过往。据悉,广汽本田曾凭借雅阁、飞度、奥德赛等驰骋车市多年,不仅曾创造过中国汽车历史上的最快投产纪录,也是第一家引入全球同步技术车型的车企,还在1999年率先开设全国第一家4S店。

但进入2021年,广汽本田销量持续下滑。2021年至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分别为78.03万辆、74.18万辆和64.0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17%、4.93%和13.66%,已连续三年下滑。

2024年,广汽本田颓势加剧,全年销量47.06万辆,同比降幅扩大至26.52%。同年,本田宣布关停两条燃油车生产线,将在华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同时加快电动化布局——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的两座电动汽车专用工厂分别于2024年10月、12月投产,年产能均为12万辆。

进入2025年后,广汽本田销量下滑态势越发明显。根据广汽集团产销快报,今年6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58468辆,同比下滑17.9%。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销量15.4万辆,同比下降25.63%。

电动化屡败屡战

随着国内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合资车企的日子不好过的事实也已摆在台面上。

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推出了主攻新能源市场的重磅车型本田P7,上市当月销量为437辆,5月销量跌至142辆,6月销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166辆,市场表现惨淡。此前推出的e:NP1、e:NP2等新能源车型也持续滞销。

深层矛盾在于合资双方的战略分歧,日方倾向维持燃油车盈利优势,中方则力主加大电动化投入,战略博弈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相比之下,东风本田已续约至2043年,而广汽本田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供应商与经销商的信心流失。

体制层面的桎梏同样明显。长期以来,广汽本田遵循外方主导产品定义、中方负责销售执行的固定模式,中方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规划中话语权有限。燃油车时代依托本田技术背书的产品导入模式,在新能源时代难以复制。

广汽本田的困境折射出传统合资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普遍迷失:燃油车时代的技术与品牌优势难以转化为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中外方战略博弈延缓转型节奏,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亟需巩固新能源阵地的广汽集团而言,高洪祥能否以技术背景推动体制革新与战略落地,将直接决定这家合资车企能否在2028年协议到期前走出困局。

责任编辑:磐石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热榜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