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加大中国汽车供应链投入,告别“英伟达式依赖”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下称“2025上海车展”)持续引发关注。

钛媒体AGI获悉,本届上海车展期间,跨国汽车供应商正在积极加大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投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从“走进中国”变为“融入中国”。

其中,芯片巨头英特尔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发布第二代英特尔AI增强软件定义汽车(SDV)SoC,率先在汽车行业推出基于芯粒架构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英特尔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创新产品组合。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与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BOS Semiconductors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攻克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技术难题,建设全新智能汽车生态。

这是英特尔首次参加2025上海车展。

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Jack Weast对钛媒体AGI等表示,目前汽车行业面临三个主要的挑战:从传统的汽车架构向“软件定义汽车”架构进行转型;经济和电池供应层面的可持续性,可以看到很多电动汽车的厂商都没有利润;可扩展性,很多汽车厂商的不同车型,无法有统一芯片、统一平台进行适应和适配。

Jack Weast表示,为了解决汽车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英特尔推出汽车行业首个多制程节点芯粒架构的二代SDV SoC,其AI性能比前一代提升了10倍,每瓦CPU的性能提升了61%,音频性能提升了两倍。产品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部署。

据悉,英特尔汽车板块隶属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主要提供智能驾舱方向的系统级SoC芯片产品,目前英特尔在中国专门设立了汽车事业部,Jack Weast本人也从美国搬到了中国。

当地时间4月24日,英特尔(Intel,NASDAQ: INTC)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英特尔产品总收入118亿美元,其中,CCG业务季度收入76亿美元。

此次值得关注的是,英特尔与国产智驾芯片上市公司黑芝麻智能(2533.HK)的合作,在舱驾融合平台中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

Jack Weast对钛媒体AGI透露,此次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主要是推出舱驾融合平台,英特尔通过基于芯粒架构芯片融入到平台中。英特尔并不排斥和地平线等其他公司的合作,平台都予以开放和支持。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大致在600~700颗,电动车则为1600颗,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从电池管理、智能驾舱,到智能驾驶、安全控制等都离不开车规级芯片。2024年,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卖出全球70%的电动汽车,背后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链也遍布全球。

“现在已经在全球3000多万台汽车上面有搭载中国品牌的汽车,也使用了英特尔的娱乐系统,所以我们对于客户来说并不是新来的厂商。为什么我们在中国设立汽车事业部,因为我们认为在汽车行业,英特尔真的非常有很大的机会,而且我们也知道,未来汽车行业新机会在中国市场,所以英特尔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Jack Weast表示。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表示:“黑芝麻智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与英特尔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ADAS SoC和座舱SDV SoC领域的优势,以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为客户提供具备高可扩展性的舱驾融合平台,满足从 L2+到L4的场景需求。”

不仅是英特尔,全球汽车巨头保时捷也加大中国市场布局,该公司近日在2025上海车展上正式宣布,其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嘉定片区的中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全新投建的上海办公新址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数据显示,2024年,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310718辆新车,其中,交付的56887辆保时捷汽车来自中国区。

今年上海车展上,Unity中国也携三大创新技术亮相:数字孪生工厂项目、数字化智慧情感座舱,以及基于第四块屏幕的车载游戏生态。

事实上,如今,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成熟和屏幕硬件的升级,汽车智能座舱已经成为电视、PC、手机之外,用户交互的第四块屏,具有很大的智能空间。

为此,Unity中国专门成立了车载游戏中心,展示专为车载环境深度开发的多屏互动游戏、全景声沉浸式体验、车内XR赛道、体感手势互动等全新车载游戏形态。此外,Unity中国还将推出车载游戏平台及硬件SDK,加速原生车载游戏生态建设。

成立三年来,Unity中国已与全球35家知名整车厂商达成合作,累计为77款量产车型提供实时3D座舱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超过85%。目前,Unity中国已推出以本地研发为核心的团结引擎,全面对接中国市场需求。同时,团结引擎已接棒Unity6,成为完全贴合本地开发环境的实时3D技术平台。

本土供应链层面,Unity中国已经与联发科、瑞芯微、紫光展锐、芯驰科技等多家国产SoC厂商建立合作,针对国产芯片实现底层优化;同时在地图领域,Unity中国与高德、腾讯、百度、四维等主流地图厂商联手,推动3D地图实时渲染量产落地;面向智能驾驶领域,Unity中国为主流智驾供应商提供3D HMI前台解决方案,助力智驾能力持续提升。

Unity中国CEO张俊波表示,大家现在对于“AI上车”比较着急,因为很多情况下与以前的云助手定位有点重合,整体来看依然处于语言、文字和文生图层面,证明在车上有AI能力。但他认为,未来 AI 上车应该是一个实际的场景,通过指令实现一种更自然、多模态的交互能力——调座椅、调镜子、设导航、打开音乐等,驾驶员就不用再分心。此外,未来有端侧AI能力的话,可以判断车内环境如车里有多少人、表情、行为等,通过AI助手帮你做更多的事情,因为车载游戏场景会比传统手机、iPad更加丰富,想象的空间会更多。

而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Mobileye今年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并展示了基于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推动车企将此类功能普及至百万辆级规模的主流量产车型。

自1999年成立以来,Mobileye向大众等汽车厂商销售驾驶辅助芯片。2014年,Mobiley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3月,英特尔宣布以153亿美元并购Mobileye公司,2022年10月,英特尔将Mobileye分拆在纳斯达克再次上市。Mobileye预计到2024年,全球将有超过2亿辆汽车搭载Mobileye的EyeQ芯片和相关技术。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Mobileye收入4.38亿美元,同比增长83%,主要受到一级客户库存大幅减少的影响。

Mobileye公司高管表示,尽管公司不受关税的直接影响,但仍无法避免受到美国关税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行业产生的间接冲击,因为关税可能会导致整体汽车需求的低迷。

“基于迄今为止强劲的收入趋势,以及我们自身对当前关税条件可能对生产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包括最新的第三方预测),我们预计收入和盈利能力仍将保持在预期范围内。尽管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但我们最初的预期已将2025年的宏观经济恶化程度纳入考量。”Mobileye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表示。

此外,跨国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Bosch)、安波福(Aptiv)、索尼等厂商都在车展期间宣布加大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布局。

其中,国内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9660.HK)在上海车展期间与博世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博世将基于地平线征程6B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并基于征程 6E/M打造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目前,基于征程6系列开发的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与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均获得多家车企的项目定点。

据悉,基于征程6E/M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芯片算力可达80TOPS或128TOPS,并融合领先的BEV Transformer及网络感知算法,能够实现高速领航辅助、多达10条路线的城区记忆行车辅助、记忆泊车辅助和丝滑泊车等功能。根据规划,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将在2025年底部署端到端算法。

目前,相关方案已获得捷途、东风、北汽等在内的五家车企的项目定点,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25年6月上市。此外,首个海外项目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安波福早前也宣布,旗下风河中国软件总部项目落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信息产业园,通过加强与中国芯片供应商、整车厂商等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市场“中国芯”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当前整车厂对于英伟达DRIVEOrin、高通车载方案Snapdragon Ride等海外厂商解决方案的依赖度很高。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24年1-11月,智驾域控芯片市场上,英伟达凭借其Drive Orin-X平台以180.2万套装机量占据39.4%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首位;特斯拉FSD系统以116万套装机量(25.4%份额)位列第二。

按照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规划,未来汽车业务将与数据中心、游戏并列成为英伟达的三大支柱业务。他曾公开表示:“未来,英伟达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具体到细分市场,汽车行业的收入将占33%,达到3000亿美元。”

不过,随着美国商务部持续对华半导体进行出口管制,市场需要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所以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智驾芯片产品正成为全球整车厂的新选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培育出全面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些基础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的升级,以及走向全球市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

Mobileye方面则强调,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大规模落地部署的经验,能够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业务拓展提供帮助。

张俊波早前表示,Unity在华做更多本土化原因在于,中国手游开发者在全球份额占到小一半,同时,中国有自己的本土生态,也有自己的开发需求,在手游方面,Unity是非常重要的引擎,所以在中国落地本地化的团结引擎。

Unity中国表示,从团结引擎车机版到车机套件,Unity中国持续以本地研发、本地服务、本地生态,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栎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