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已经成为多数传统车企转型期面临的问题,长安汽车(000625.SZ)也不例外。
2024年,公司旗下阿维塔与深蓝的亏损、现金流压力、毛利率下滑等问题仍待解决。
难逃“增收不增利”
4月11日,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全年财报并召开业绩发布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该提升离不开销量增长。去年长安整体销量创近7年新高,为268.4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新能源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其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经营目标是力争实现产销汽车超过28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燃油车依然是长安的核心业务支柱,去年燃油车销量为194.9万辆,同比下滑6.28%,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为72.62%。
国内外市场也表现分化。其中,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长安国内销量同比下滑2.14%至214.76万辆,其在本土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挑战;海外市场销量则增长49.6%至53.6万辆,表现亮眼。
销量、营收虽保持正增长,公司盈利表现却并不理想。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4.94%,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5.37%,为73.21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降至25.87亿元,同比减少31.59%。
利润下滑的原因在于成本端压力。公司解释,供应商付款政策调整、海外出口关税增加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激增,叠加新能源研发与渠道建设的高投入,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从供应商付款政策来看,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供应商要求更有利的付款条件,导致长安汽车现金流出增加。此外,海外出口关税的上升,直接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深蓝与阿维塔仍未盈利
去年长安新能源销量大幅增长,但被寄予厚望的两个“儿子”深蓝与阿维塔仍未实现盈利。
在长安的新能源版图中,阿维塔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环,但其发展之路不算顺利。去年,阿维塔营收达到15.34亿元,亏损高达40.18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自2022年成立以来,短短三年间,其累计亏损已近百亿元,这无疑给长安的财务报表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2024年阿维塔在销量上有所突破,同比增长140%至7.36万辆,但与年初设定的10万辆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完成率仅74%。
为了提升销量,阿维塔在产品端做了诸多调整,推出增程版车型,试图满足更多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同时降低价格带,将产品价格下探至20万至25万元区间,以吸引更多中高端消费人群。这些策略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阿维塔的月销成功破万,但从长远来看,也导致了品牌溢价受损。
同时,其融资进程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此前传出的港股IPO进程有所放缓,尽管阿维塔在去年底完成了超110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涨至318亿元,但融资压力仍在。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智能电动车行业,前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用于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软件研发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产能建设和市场推广。当前市场环境中,阿维塔需要加快融资步伐,优化资本结构,以缓解资金压力,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新能源战略的另一重要布局,同样面临着盈利难题。
去年,深蓝汽车亏损15.72亿元,同比收窄47.58%。减亏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通过调整产品线,其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并在生产、采购等环节降低成本,缓解了部分亏损压力。
深蓝汽车管理层提出了“3万辆盈利线”的目标,即月销达到3万辆时有望实现盈利。然而,去年深蓝汽车单月最高销量曾达到3.6万辆,但距离盈利仍有一定距离。业内人士认为,深蓝汽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安集团的技术与渠道支持,某种程度上反而限制了其独立发展的能力和速度。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深蓝汽车不断加速产品迭代,推出了如S07、L07等新车型,并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试图在20万至25万元市场实现突围。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细分赛道,众多品牌扎堆布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深蓝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
总裁离职
长安财报发布的前一晚,公司总裁宣布离职。
4月10日晚间,长安发出公告,总裁王俊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集人职务,且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任何职务。消息一出,市场颇为意外。
王俊在长安供职多年,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并于2020年10月担任长安汽车总裁。
王俊的离任正值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战略重组的关键时期,这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有业内人士认为,王俊的职务变动或许与两大汽车集团的重组计划密切相关。自2月9日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发布控股股东筹划重组事项的公告以来,长安与东风的重组就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从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此次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其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整合双方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然而,战略重组在带来协同效应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短期挑战。
如内部决策方面,由于涉及到两个大型企业的整合,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可能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决策效率有所下降。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文化融合,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效率,也是长安在重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此次业绩会上,长安董事长朱华荣首次官方回应了一系列关于双方合作的推测。“目前,重组方案基本已经完成,长安也是作为重要的角色参与推进相关工作。”朱华荣表示,此次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任何战略,包括长安既有的品牌、技术规划、全球化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