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车市内卷加剧,除了价格战车企们还有哪些招?
2024年车市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各大车型的终端价格不断下探,出现史上最低价。2025年伊始,车企们的明争暗斗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还愈演愈烈,甚至开始花样内卷。先是特斯拉祭出了保险补贴的大招,紧接着蔚小理推出了0息购车,合资车企则纷纷上马一口价,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则将智驾带入了十万级产品,整个市场斗作一团。
在花样内卷的背后,是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深刻变革与淘汰机制,销量不好的、产品不突出的、难以盈利的车企,最终都有可能被淘汰,成为历史的尘埃。不管是价格战还是科技战,车企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打压对手,壮大自己。那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车企们该如何取胜呢?
在一众车企当中,特斯拉可能是价格调整最为频繁的一家。2025年,特斯拉再次发力,针对Model 3给出了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等优惠政策。调整后Model 3的入门价格降低至22.75万元。特斯拉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面对小米、极氪等品牌的“围剿”开展反击。数据显示,1月份小米SU7的销量达到22897辆,远超Model 3的8009辆。
蔚小理这边同样积极应战,推出了诸如5年0息、低首付、选装基金等购车优惠。更早之前,包括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岚图等多家自主品牌已经参战,通过政府补贴与车企补贴的双重叠加,降低购车门槛,促进销量增长。此外,奇瑞、长安启源、长安深蓝等品牌也推出了类似政策,打算借力打力,提振销量。
持续加码的价格战对合资车企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为了应对竞争,合资品牌纷纷推出了“一口价”模式,希望用这种透明化的价格策略来应对价格战,但有消费者发现,有些车企诚意不足,新推出的“一口价”反倒比之前的终端价格更贵。有些车企则是将终端已经广泛执行的优惠价格放到了明面上,用“一口价”的形式变相降价。但“一口价”有利也有弊,合资品牌的价格体系可能因此彻底坍塌,逐步失去定价权。
除了降价,还有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车企们放慢了新车型上市的速度,比如东风日产过去一整年几乎没有全新车型上市,理想、北京现代等品牌也几乎如此。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竞争激烈外,更多的是车企对市场前景不明朗产生担忧情绪,所以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同时,既有的成熟车型因为规模效应成本更易控制,更有利于降价,新车型不管是市场认知度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没有优势。
另外,新能源汽车正在面临产品同质化的困局,不管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还是座舱、智驾等智能化技术,各家车企都大差不差,很难脱颖而出,最后的结果就是打价格战,熬死实力较差的竞争对手。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虽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吃到这波红利,市场份额最终会集中在头部的少数车企手中,大多数车企只能“喝汤”。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尚未固定之前,价格战、淘汰赛还将继续,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品牌将逐步掌握定价权。同时,比亚迪、长安等车企推动的“智驾平权”,也将拉高汽车市场的门槛,将不具备智驾能力的车型逐渐挤出市场。2025年,燃油车市场将进一步萎缩,价格战将演变成生存战,车企们将从价格、产品、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始内卷,新的竞争格局将被树立。

